來源: 發布時間: 2018-03-23 17:23:00
近期,反恐題材的國產電影火爆國內各院線,有些電影還涉及到恐怖組織企圖利用 “黃餅”“臟彈”等策劃核與輻射恐怖襲擊的情節。究竟什么是“黃餅”,什么又是“臟彈”?為什么說“臟彈”不臟?
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一一介紹。
什么是“黃餅”?
“黃餅”是鈾的氧化物,是核燃料生產過程中必需的中間產品。通常是從粉碎后的天然鈾礦石經工藝加工而來,主要成分是重鈾酸銨,黃色,常加工成餅狀,因此稱為"黃餅"!包S餅”名稱源于最初的生產工藝產出的非純凈成品的顏色和形態,通過現代科技生產的“黃餅”實際上呈褐色或者黑色,而不是黃色。黃餅經過鈾轉化和鈾濃縮后可成為核反應堆或核武器用的濃縮鈾,它的鈾濃度很低,大概只有0.7%左右。構成“黃餅”物質(U3O8)的化學性狀較為穩定,如果密封保存,不會對人體構成危害。不過,一旦人體直接接觸,可能吸入“黃餅”粉塵,會對人體產生一定的影響。
圖1“黃餅”原料
什么是“臟彈”?
“臟彈”又稱“放射性炸彈”或“散布放射性裝置”(Radioactive dispersion device RDD),是一種大范圍傳播放射性物質的武器!芭K彈”之“臟”,并非傳統意義上的不清潔,而是由于它能產生核輻射,污染環境,因此稱為“臟彈”。
管住“臟彈”的源頭
“臟彈”的危害,取決于放射性材料類型、含量和自然環境條件等。這里的放射性材料即放射性物質,其來源,一般是放射源(如各種用途的鈷-60源、銫-137源)、核燃料循環鏈的部分產物等。
如果從源頭上,將制造“臟彈”的必要原材料(放射性材料)管住,就會大大降低“臟彈”襲擊發生的可能性。自核行業發展以來,我國逐步建立了與國際接軌的放射性材料監督管理體系,目前取得了良好成績。
(一)放射源的管理
我國對放射源實施“從搖籃到墳墓”的管理,給每枚放射源設置一個“身份證號”,對它們實行生產、銷售、使用、退役、處置“一條龍”的全過程監管。同時建立了全國核技術利用監管系統,實施動態監管。
與我們每個人一出生就有身份證號碼一樣,放射源的“身份證號”是在生產廠家或者進口時就被同時設置,并將伴隨放射源一生,直到放射源被回收處置。為此,國家制訂了《放射源編碼規則》。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使用的放射源都具有唯一編碼,而且編碼是不會改變的,其載明的信息包括有放射源的生產國家和單位、放射性核素的種類和特征、生產年份、序列號、放射源類型等。就像身份證要隨身攜帶一樣,編碼卡要隨放射源進行銷售和轉讓。由于建立了放射源身份管理制度,對于任何一枚放射源都能很快查到相關負責單位或負責人。
圖2 放射源編碼示意
截至目前,全國共約有核技術利用單位6.7萬家,在用放射源13.4萬枚,射線裝置15.1萬臺(套),已收貯廢舊放射源19.2萬余枚。輻射事故年發生率從 “十一五”的每年每萬枚2.5起以上,持續下降至每年每萬枚1起以下。
(二)核材料管理
我國政府一貫高度重視核安保工作,對核級放射性材料一直實施嚴格的管控。在核材料安全方面,我國對生產、使用、儲存、處理核材料采取許可證制度,對核材料流轉各個環節均有嚴格的申報、跟蹤、衡算指標和要求。60多年來,我國保持了良好的核安保記錄,實現了重要核材料“一克不少、一件不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