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月25日,新華網報道稱,內蒙古移動開建全區首個5G智能電網應用。
內蒙古移動多年深耕電力行業,在助力各行業復工復產同時,攜手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發電有限責任公司,啟動全區首個5G智能電網建設項目。
本次雙方合作的5G智能電網建設項目,計劃分兩期開展,內蒙古移動將在一期工程中為該公司建設互聯網專線、數據專線以及覆蓋辦公區、生產區的5G網絡,為二期5G智能電網應用固本強基。5G技術為智能電網項目提供了一種更優的無線解決方案,建成后,將有效提升電力企業發電可靠性,實現企業降本增效。
目前,內蒙古移動加快相關企業周邊及城區5G建設,呼和浩特地區已累計開通5G基站1000余個,基本實現了城區主干道、政治文化中心、交通樞紐、工業園區、智慧園區、各大商圈、高校和主要道路,并重點打造了和林云谷工業園區等未來5G應用潛力巨大的精品網絡區域,已可為電力行業相關5G智能化應用提供網絡支撐。
同時,內蒙古移動還將利用自身5G技術與網絡優勢,為客戶提供全方位個性化解決方案,擴展5G技術在智能電網應用范圍,為電力企業提供優質的管理支撐平臺。
實際上,此前就曾有多個類似的5G+智能電網相關項目。
舉個例子
2019年8月,中國電信青島分公司、國網青島供電公司和華為共同組建了國內最大規模的5G智能電網實驗室,在嶗山金家嶺、奧帆中心、國網大廈和西海岸古鎮口建設5G網絡,利用5G切片、5GMEC等技術,共同推進5G在智能電網、能源互聯網體系的建設。
目前,青島5G智能電網已完成智能分布式配電、5G差動保護、電力切片安全隔離驗證、5GMEC園區變電站作業監護等應用。
隨著5G網絡的規模部署和產業準備度的提升,青島智能電網項目將進一步擴大試點規模,全面驗證各類典型應用的5G承載能力,包括差動保護、配電自動化、精準負荷控制等低時延高可靠場景;用電信息采集、配網狀態監測、實物ID等廣覆蓋大連接場景;AR/VR智能巡檢、機器人巡檢、無人機巡檢、變電站視頻等大容量高帶寬場景。
3月17日,GSMA(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)發布一系列行業報告,中國電信參與構建的青島智能電網成功入選GSMA5G獨立組網驅動應用案例集,展現出5G獨立組網方案賦能電力行業的強大能力。
可以看到,5G+智能電網正在如荼如火地發展著。
那么,智能電網到底是什么?國家是如何看待的?具體有哪些應用?
5G+智能電網國家出力
其實,智能電網是在傳統電力系統基礎上,通過集成新能源、新材料、新設備和先進傳感技術、信息技術、控制技術、儲能技術等新技術,形成的新一代電力系統,它具有高度信息化、自動化、互動化等特征,可以更好地實現電網安全、可靠、經濟、高效運行。
圍繞發電、輸電、變電、配電、用電五大環節,未來智能電網發展趨勢可以概括為:清潔友好的發電、安全高效的輸變電、靈活可靠的配電、多樣互動的用電、智慧能源與能源互聯網五大方面。
以智慧電網為例,5G在智能電網的典型業務應用場景包括智能分布式配電自動化、毫秒級精準負荷控制、低壓用電信息采集以及分布式電源。
3月12日,國家發展改革委、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發布《關于組織實施2020年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工程(寬帶網絡和5G領域)的通知》。
《通知》提出了七項2020年5G創新應用,涉及智慧醫療、互聯網+、智能電網、車聯網、智慧教育、智慧港口、超高清制播系統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。
其中,在面向智能電網的5G新技術規;瘧梅矫,將基于5G新型網絡架構及智能電網場景,開展5G端到端網絡切片及資源調度系統研發,研發網絡關鍵設備和原型系統,提供融合5G技術的智能電網整體解決方案。
相關指標要求
1)針對智能電網不同業務網絡性能需求,滿足業務安全隔離以及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防護要求,5G承載電力業務不少于20個;
2)研發并量產具備標準授時等功能的電力定制化終端不少于200臺;
3)搭建5G網絡與智能電網業務系統結合的應用平臺,部署5G基站數目不少于50個,邊緣計算(MEC)平臺不少于2個,終端數量達到1000臺以上,示范應用場景數目不少于20個;
4)支持5G與智能電網融合相關標準的制修訂。
智能電網具體有哪些應用
智能電網被廣泛應用在各類業務場景中。
第一,在控制類業務中,配電差動保護、配電自動化系統、配電PMU裝置可以對電流差值、設備的模擬量值和運行狀態,以及不同節點的電流、電壓的數據進行及時檢測,及時發現故障并實施故障快速隔離,避免擴大故障范圍。
第二,在采集類業務中,高級計量以智能電表為基礎,達到準實時的數據信息反饋。
變電站巡檢機器人、輸電線路無人機在線監測及應急現場自組網綜合應用等場景,通過5G實現現場可移動的高清視頻回傳,替代人工監測、巡檢,避免人工現場作業帶來的不確定性,同時降低了人工成本,大大提高了運維效率。
例如:2018年,廣東移動與南方電網、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、華為共同啟動了面向商用的5G智慧電網試點,已開通的智慧電網搜索功能包括應急通信、配網計量、在線監測等方面。
除此之外,在智慧能源方面,能源企業還引入了饋線自動化(FA)技術。這項技術可以快速響應中斷,快速實現故障定位和隔離,從而降低運維成本和提高可靠性。
而饋線自動化(FA)技術的應用需要網絡滿足低時延的要求,5G則為饋線自動化系統提供了低時延的通信網絡支撐。
通過為能源供應商之間形成優勢互補,使得他們可以進行智能化分析實時響應異常信息。從而更快捷準確地進行電網控制。
例如,江蘇5G電力切片測試在南京成功完成,測試證實切片具備安全隔離性,能夠實現電網對于符合單元毫秒級精準管理的業務需求。
總結
新一代信息技術革命浪潮中,5G作為科技產業變革的重要支撐技術,對經濟、社會等方面產生顛覆性的影響。
在此次新冠疫情肆虐時期,5G技術更是被廣泛應用至遠程醫療、云監工、戰疫機器人、遠程辦公、在線教育等領域,對加強疫情聯防聯控力度、確保生產生活水平的平穩有序產生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。
據專家預測,2020年三大運營商的資本開支合計在3000億元左右,其中5G占比約三分之一,未來發展前景一片光明。
2020年是5G加速落地的關鍵一年,目前來看,5G的應用領域已不僅僅停留在移動通訊方面,更多的是與工業化深度融合,成為現代工業社會的基石。
正如工信部部長苗圩所說,5G應用是二八分布,即20%用于人與人通信,80%應用于物與物通信,達到萬物互聯。
最終5G能不能釋放其核心效益,還是需要所有從業者根據新趨勢、新要求,合理布局、優化配置,為5G基礎設施合理規劃,確保5G基礎設施適應新型城鎮化建設和信息通信技術發展要求。